科学界公认分子生物学时代是自1953年詹姆斯·沃森(James Watson)和弗朗西斯·克里克(Francis Crick)发现DNA双螺旋结构开始的。随着分子生物学的深入发展,人类已逐步揭示了遗传信息传递的基本规律,即从DNA到RNA再到蛋白质。
在肿瘤诊疗领域,PET-CT的标准化摄取值(SUV)是评估病灶代谢活性的“黄金指标”。然而,一个长期困扰临床的问题逐渐浮出水面:同一患者的SUV值,可能因设备型号、重建算法甚至软件版本的不同而产生显著差异。这种“设备依赖”的特性,让SUV的跨中心、跨设备可比性大打折扣,甚至可能误导疗效判断。
非小细胞肺癌(NSCLC)是肺癌最常见的类型,其中约70%的患者确诊时已处于晚期(IV期)。随着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的突破,晚期NSCLC的治疗已进入个体化精准时代。本文结合最新临床指南,梳理晚期NSCLC患者的治疗策略及不良反应管理要点。
自身免疫疾病是一类由免疫系统异常攻击自身组织引起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包括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炎症性肠病、多发性硬化症等【1】。随着对疾病发病机制的深入理解,临床药理学在自身免疫疾病治疗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在现代医学的前沿探索中,癌症治疗领域持续涌现重大进展。免疫疗法自问世以来,为癌症治疗开辟了全新路径,而瘤内给药免疫疗法作为其中重要的一支,近年来愈发受到广泛关注。尽管瘤内给药免疫疗法并非全新概念,但其在癌症治疗中的潜力正不断被挖掘,正以全新的姿态为广大患者带来新的希望。
2025年4月9日FDA就未来是否接受将Dataset-JSON作为监管申请中电子研究数据交换标准一事征求公众意见,意见反馈截止日期为2025年6月9日[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