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癌「核弹」[90Y] vs [177Lu]:如何选择治疗性核素?

2025-09-16

临影医药

7 #IRC

 

在核医学靶向治疗领域,钇-9090Y)和镥-177177Lu)是目前最常用的两种治疗性核素,被誉为抗击癌症的核弹头。这两种核素各有特点,适用于不同情况。今天我们就来详细解析它们的区别和应用场景。

 

 

一、基础特性对比

 

90Y(钇-90

半衰期:64小时(约2.67天)

β射线最大能量:2.28 MeV

组织穿透距离:平均2.5mm,最大11mm

β发射体,无γ射线(不考虑韧致辐射引起的γ光子和百万分之32的正电子衰变)

生产来源:锶-90/-90发生器或中子活化

 

177Lu(镥-177

半衰期:6.65

β射线最大能量:0.498 MeV

组织穿透距离:平均0.23mm,最大1.8mm

带有成像γ射线(113keV208keV

生产来源:反应堆中子照射

 

 

二、特性差异带来的临床应用区别

 

1.生产和运输能力

90Y半衰期较短,需要更频繁的供应和更高效的后勤保障,运输范围受限。177Lu半衰期较长,更容易运输和分配,价格相对更为经济。

 

2.诊疗一体化潜力

177Lu由于发射γ射线,可用于SPECT成像,实现诊疗一体化:在治疗的同时能够进行影像学追踪,评估药物在体内的分布和靶向情况。90Y是纯β发射体(不考虑韧致辐射产生的γ光子和极其少量比例的正电子衰变),需要联合其他示踪剂(如86Y111In标记相同载体)进行成像评估。

 

3.射线能量和穿透力

这是两者最核心的差异,直接决定了它们的适用场景:

90Y:能量高、穿透力强,如同「重炮」,适合较大肿瘤(通常>2cm)和位置较深的病灶

177Lu:能量较低、穿透距离短,如同「精确制导武器」,适合小肿瘤、微转移灶和弥漫性病变

 

4.辐射物理学与微剂量学差异

90Y的高能β粒子在组织中形成广域电离轨迹,单个粒子的平均轨迹长度达4.2mm,能够覆盖多个细胞直径。这种特性使其在肿瘤组织内形成相对均匀的剂量分布,特别适合较大肿瘤块的照射。通过蒙特卡罗模拟计算,90Y1cm直径肿瘤中的剂量均匀性指数(D90/D50)可达0.85以上,而在小于5mm的病灶中,剂量分布极不均匀,中心与边缘剂量差异可达10倍以上。

 

177Lu的低能β粒子形成短程电离轨迹,平均轨迹长度仅0.4mm,主要在单个细胞或相邻细胞范围内沉积能量。这种特性使其在微小病灶和单细胞层面提供更为均匀的辐射场。对于直径1-2mm的微转移灶,177Lu可提供均匀的剂量覆盖,而90Y在此尺度下会出现明显的剂量不均匀性。

 

5.交叉剂量与旁观者效应

交叉剂量(Cross-dose)指放射性核素发射的粒子对邻近但不携带核素细胞产生的辐射剂量。90Y由于射程长,交叉剂量效应显著,可达到自剂量(Self-dose)的30-50%,这对于异质性摄取的治疗特别有利。177Lu的交叉剂量较低,约占自剂量的10-20%,要求更高的肿瘤摄取率和更均匀的靶向分布才能获得良好疗效。

 

辐射旁观者效应(Radiation Bystander Effect):90Y的高能β粒子可通过诱导活性氧簇(ROS)和细胞因子释放,产生显著的旁观者效应,扩大生物学效应范围。177Lu的旁观者效应相对较弱,但更依赖于直接命中机制。

 

 

三、肿瘤生物学与微环境考量

 

1.实体瘤异质性与核素选择

实体瘤存在明显的异质性,包括细胞密度异质性、血管分布异质性和靶标表达异质性。这些因素直接影响放射性药物的分布和剂量沉积。

 

  • 高异质性肿瘤(如肝细胞癌、肾癌):90Y的长射程可补偿摄取不均匀性,通过交叉剂量实现更均匀的肿瘤杀伤。临床数据显示,90Y微球治疗肝癌时,即使摄取不均匀性达40%,仍可获得70%以上的肿瘤控制率。
  • 低异质性肿瘤(如前列腺癌小转移灶、神经内分泌肿瘤):177Lu的短射程与均匀的靶向分布匹配度高,可提供精确的肿瘤照射而 sparing正常组织。

 

2.肿瘤大小与生长模式

根据放射生物学模型,不同大小肿瘤的最佳核素选择有显著差异:

大体积肿瘤(>5cm):

血管分布:中心区域常缺氧,血供差;

药物分布:渗透受限,中心区域摄取低;

90Y优势:长射程可补偿中心低摄取,通过边缘照射中心;

剂量要求:需要>120Gy才能有效控制。

 

中等肿瘤(2-5cm:可选择90Y177Lu,取决于血管密度和靶标表达水平;

混合策略:先使用90Y降低肿瘤负荷,后用177Lu清除残余。

 

微小病灶(<2cm)和弥漫性转移177Lu是明确选择,因其精确的照射特性。可实现对分散病灶的同步治疗。

 

 

四、适用肿瘤类型选择策略

 

适合90Y治疗的情况:

实体瘤较大(如肝细胞癌、结肠癌肝转移)

肿瘤血供丰富(如神经内分泌肿瘤肝转移)

需要较强杀伤力的局部治疗(如淋巴瘤局部大肿块)

血供丰富的较大肿瘤(如部分肾细胞癌)

肝脏是90Y应用最成功的领域之一,通过90Y微球选择性内放射治疗(SIRT),可有效处理肝癌和肝转移灶。

 

适合177Lu治疗的情况:

小肿瘤和微转移灶(如前列腺癌骨转移)

弥漫性病变(如神经内分泌肿瘤全身转移)

需要全身系统性治疗的情况

希望同时实现治疗和显影的场景

177Lu-PSMA治疗前列腺癌和177Lu-DOTATATE治疗神经内分泌肿瘤已成为标准治疗方案。

 

 

五、肿瘤特征与核素选择匹配原则

 

考虑肿瘤大小:

2cm的肿瘤:优选90Y

<2cm的肿瘤:优选177Lu

 

考虑病灶位置:

深部、实体大肿瘤:优选90Y

表浅、弥漫分布小病灶:优选177Lu

靠近关键器官的病灶:考虑177Lu(对周围正常组织损伤小)

 

考虑转移模式

局限性疾病:可考虑90Y局部强效治疗

广泛转移:优选177Lu全身治疗

 

考虑治疗目的:

根治性治疗:可根据病灶大小选择

姑息治疗:常选择177Lu(副作用相对较小)

 

 

六、未来展望

 

目前的研究正在探索90Y177Lu的序贯或联合使用策略,以及开发新型配体扩大应用范围。例如,对于混合型病灶(同时存在大肿瘤和小转移灶),可以先使用90Y处理大病灶,再使用177Lu清除小病灶,实现互补治疗。个体化治疗是核医学的未来方向,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肿瘤特征和治疗目标选择最合适的核素,才能最大化疗效同时最小化副作用。

 

 

七、结论

 

核医学已进入精准治疗时代,理解90Y177Lu的深度物理生物学特性,是制定有效治疗方案的基石。随着新型靶向配体和联合策略的发展,这两种核素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90Y177Lu代表了核医学靶向治疗的两个互补维度。90Y如同"重炮",适合处理大体积、血供丰富的肿瘤;177Lu如同"精确制导导弹",适合清除微小和弥漫性病灶。未来的发展方向不是二选一,而是如何精准地组合使用这两种核素,基于深入的肿瘤生物学理解和个体化剂量学指导,为患者提供最优的治疗策略。

 

 

撰写:芦鑫淼

审核:秦维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