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手术刀遭遇深部肿瘤的禁区,当传统放疗的无差别轰炸伤及无辜组织,当化疗药物在全身循环中引发连锁风暴——人类对抗癌症的征途上,精准始终是难以企及的圣杯。然而,一种融合了核物理尖端智慧与生物靶向精妙设计的疗法——硼中子俘获治疗(Boron Neutron Capture Therapy, BNCT),正以“细胞级核导弹”的姿态,为突破这一困局带来革命性的曙光。
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生活方式、饮食结构的变化,我国高尿酸血症(HUA)患病率逐年增高,最新研究结果显示,我国成人居民HUA患病率为14.0%,男性与女性患病率分别为24.5%和3.6%[1]。高尿酸血症已成为了继糖尿病后的第二大代谢性疾病,且呈现明显的年轻化趋势,然而,其公众知晓率和治疗率均处于较低水平,是易被忽视的公共卫生问题。
DNA损伤修复(DDR)通路在维持基因组稳定性中发挥关键作用。肿瘤细胞往往依赖特定的DDR机制来应对复制压力或治疗诱导的DNA损伤,这使得DDR通路成为抗肿瘤药物开发的重要靶点。近年来,PARP抑制剂(如奥拉帕尼、尼拉帕尼)的成功推动了DNA损伤类靶向药在实体瘤适应症的研发热潮,涵盖ATM、ATR、CHK1/2、KIF18A等靶点。
在传统的I/II期肿瘤临床研究中,常基于毒性和疗效随剂量递增而单调增加的假设,寻找最大耐受剂量(MTD)和II期推荐剂量(RP2D)。但对于靶向药物和免疫疗法,剂量的增加并不意味着疗效的提高。此时需要用到最优生物剂量(如OBD),该剂量可能低于MTD,基于效用的模型辅助设计U-BOIN(Utility-based Bayesian Optimal Interval)设计恰恰可以寻找OBD。
近期,Telix Pharmaceuticals Limited宣布,其针对成纤维细胞活化蛋白(FAP)的治疗候选药物TLX400(177Lu-DOTAGA.Glu.(FAPi))临床试验结果已发表于美国甲状腺协会的官方期刊《Thyroid Journal》。该候选药物在侵袭性放射性碘抵抗(RAI-R)甲状腺癌中表现出令人鼓舞的安全性和有效性。TLX400的临床试验结果已有详细解释和分析,本文将重心置于TLX400的安全性,将回顾性朔源TLX400及其二聚体177Lu-DOTAGA.(SA.FAPi)2的生物体分布和辐射剂量。
aCRF是指引统计程序员如何将EDC收集的原始数据转换成SDTM数据的规则指南,也是申办方向监管机构递交的药物临床试验数据的关键资料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