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13
有临来雅
药物临床试验中,当对受试者采取不同干预措施时,往往会涉及多个处理组。为避免受试者的选择偏倚,确保每位受试者都能公平、无偏见地被分配到某一处理组,避免研究者或受试者主观意愿的干扰,并控制除研究因素以外的其他可能会产生混杂效应的非处理因素在组间均衡分布,随机分配原则显得尤为重要。这一原则是临床试验设计必须遵循的三个基本原则之一(另外两个基本原则是:重复,区组化),其目的在于防止因受试者分配的可预测性而引发的潜在偏倚,避免组间出现系统差异,从而确保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药物临床试验根据研究中心的数量,可以分为单中心和多中心试验。对于单中心试验而言,信封随机是一种常用的方法。这种方法具有操作简便,节约成本等优点。然而,在通常会跨地域的多中心临床试验中,由于存在地域差异,且各中心在受试者招募、随机入组和药物消耗等方面的影响,信封随机方法操作困难,故现已不再建议使用。《药物临床试验随机分配指导原则(试行)》提到“若各中心的同质性能够得以保证,建议采用中央随机形式实施随机分配,即所有研究中心在同一系统上基于同一随机编码表进行随机分配;尤其当研究中心较多,样本量较小,各中心间竞争入组,或试验为非盲试验时,中央随机形式更有利于维护不可预测性和盲态”。
随机化分组方法
按照随机化分组的概率在试验中是否保持一致,随机化可以分为固定随机化方法和动态随机化。
本文着重介绍固定随机化方法,并结合随机化系统介绍该种方法的实际应用。对动态随机化方法感兴趣的读者可以与我们联系。
固定随机化方法
案例分享
分层区组随机化
一项II期双盲、多中心试验,包括4个治疗组,采用中央随机系统,拟入组240例受试者。按照1:1:1:1的比例采用区组随机化法随机分配到A组、B组、C组和D组。分层因素为性别(男性、女性)。
所有的受试者均服药5周,每周连续给药5天(周一至周五)。每周领取一次药物。
备注:随机数字1、5为A组,随机数字2、6为B组,随机数字3、7为C组,随机数字4、8为D组。
备注:随机数字1、5为A组,随机数字2、6为B组,随机数字3、7为C组,随机数字4、8为D组。
随机系统的使用
有临团队有着丰富的随机化项目经验,常用的系统包括TrialMaster的随机发药系统(RTSM)。针对上述采用分层区组随机的临床试验,下面就以TrialMaster的随机发药系统为例简要介绍如何实现,以及后续的系统使用流程。
因为已经明确了药物组别,药物编号,随机号和分层因素,所以随机化系统的搭建思路非常清晰,不做过多介绍。
系统搭建的时候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RTSM系统运转的整体工作流程如下图所示:
RTSM系统除了以上功能以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功能,比如分层因素最多可设置5层,可以支持所有的步骤以邮件的形式发送给相关项目组成员,支持复杂灵活的统计设计,如自适应性统计方法等。此系统除了支持区组分层随机,也能支持Pocock & Simon动态最小化随机,Zelen动态随机等。该系统可实现EDC和RTSM的无缝衔接,以及在海外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可支持多种语言。
如有兴趣了解,欢迎联系我们!
参考文献:
[1]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药物临床试验的生物统计学指导原则. 2016
[2]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物临床试验随机分配指导原则(试行). 2022
[3]陈峰等.临床试验统计学.2018
撰写:王素丽、解安翔
审核:张荔、章飞燕、张子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