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药研发高投入高风险,仿制药竞争愈发激烈,改良型新药的开发可能成为本土制药企业从仿制药向创新药升级的下一个风口。与新结构和新靶点的创新药相比,改良型新药可以借鉴已知活性成分药品的研究数据,具有明确的市场需求和改良方向,可显著缩短临床研发的周期,节省研究投入。
传统上,制药行业使用现场监控评估各中心的工作效能并解决其存在的问题。这种方法由定期访问各中心的临床研究监查员执行,以确保临床试验的过程顺利。该方法严重依赖大量的源数据验证(SDV)和源数据审核(SDR),以提供一定程度的广义质量控制,以确保受试者安全和数据的可靠。
自1962 年Kefauver - Harris 修正案以来,新药的研究开发都遵循一个经典的模式即:药物上市前必须进行三期的临床试验。 I期确定药物的安全性、耐受性和根据毒性结果确定的最大耐受剂量( MTD) ; Ⅱ期初步评价MTD下,药物的治疗作用和安全性; Ⅲ期,在大型的随机对照试验(RCT)中进一步确证新药相对于现有方法的疗效和安全性。
共价药物一般会以高特异性方式和目标蛋白中的特定氨基酸残留物发生反应,而且该反应具有不可逆性。共价药物已经成功的用于治疗包括癌症在内的许多疾病,和可逆抑制剂相比,共价药物有很多的优势,例如药物作用更加持久,避免了内源性的底物/配体的竞争,药物使用剂量更低,治疗疾病更加有效,对耐药性疾病仍然有效等。
《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简称GCP)是药物临床试验全过程的技术要求,也是药品监管部门、卫生健康主管部门对药物临床试验监督管理的主要依据,其适用于为申请药品注册而进行的药物临床试验,并且药物临床试验的相关活动都必须遵守此规范。
新冠疫情在全球蔓延,虽然有观察家指出其流行的峰值已过,全世界很多国家新发数和死亡人数都处于下降趋势。然而,病毒是否还会回到人群之中,出现二次感染?寄于厚望的疫苗问世是否可以免除后患?眼下全球的防疫策略该如何规划?等等诸多亟需解决的问题摆在全世界的科学家和政治家的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