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分子影像技术的飞速发展,PET/CT(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计算机断层扫描)以其独特的代谢成像优势,为肿瘤疗效评价提供了新的视角。在此背景下,PERCIST(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Response Criteria in Solid Tumors,实体瘤PET疗效评价标准)应运而生,成为肿瘤疗效评价领域的一颗璀璨新星。本文将对PERCIST评估方法与标准进行全面解析。
随着全球首款TCR-T疗法Tecelra在2024年获批用于肉瘤治疗,以及TCR双抗药物替本福司(Kimmtrak)在葡萄膜黑色素瘤中的成功应用,TCR-T疗法的安全监测体系正面临全面升级。
Simon两阶段设计是Ⅱ期肿瘤临床试验中较为常用的设计。该设计将整个试验分为两个阶段,在第一阶段末将观察到的应答人数与预先设定的试验停止边界进行比较,一旦发现试验药无效,则立即停止试验;反之则进入第二阶段,继续验证试验药的有效性。该设计的优点是能在控制Ⅰ类错误以及Ⅱ类错误的前提下,使试验药无效时平均入组患者人数达到最小。
在核医学靶向治疗领域,钇-90(90Y)和镥-177(177Lu)是目前最常用的两种治疗性核素,被誉为抗击癌症的“核弹头”。这两种核素各有特点,适用于不同情况。今天我们就来详细解析它们的区别和应用场景。
困扰多年的牛皮癣,如今有哪些新的治疗方法?银屑病(英语:psoriasis)又称干癣,中医称之为“白疕”,俗称“牛皮癣”,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系统性疾病。其特征是皮肤出现大小不等的丘疹和红斑,表面覆盖银白色鳞屑。因其病程迁延、易反复发作、难以彻底根治,此类特征曾被借用形容街头乱贴、难以清除如“牛皮癣”一般的小广告。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一种克隆浆细胞异常增殖的恶性疾病,在很多国家是血液系统第2位常见恶性肿瘤,多发于老年,目前仍无法治愈。随着新药的不断问世,MM临床试验数量也逐渐增多,疗效评估在MM临床试验中是至关重要的一部分。目前,MM的疗效评估仍然采用国际骨髓瘤工作组(IMWG)2016标准。2024年,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骨髓瘤专家委员会和中国抗癌协会(CACA)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组织相关专家组制定了《多发性骨髓瘤疗效评估与微小残留病监测中国指南(2024 年版)》,为MM的疗效评估提供全面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