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基因融合或突变是多种肿瘤的驱动因素。RET融合在中国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发生率为1.4%~2.5%[1]。RET突变见于90%或以上的遗传性甲状腺髓样癌和50-60%的散发性甲状腺髓样癌[2]。其他实体瘤,如结直肠癌、胰腺癌、黑色素瘤、乳腺癌均有RET基因的改变,但发生率更低,均低于1%。
前列腺癌是男性发病率最高的癌症之一,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rostate specific membrane antibody, PSMA)作为前列腺细胞表面一类特殊受体,在腺体癌变后表达上升,是前列腺癌核素诊疗过程中的理想受体[1,2]。
临床试验数据“四化”(数字化/标准化/智能化/自动化)系列文章(四)
细胞治疗是一种前沿的生物医学技术,通过利用自体或供体的细胞,修复、替代或增强人体组织和器官功能,通过利用不同类型的细胞,实现对各种疾病的治疗,如白血病、心脏病和神经系统疾病等。
胃癌是全球范围内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尤其在亚洲地区。根据中国胃肠肿瘤外科联盟的统计,局部进展期胃癌的比例高达70.8%。对于ⅢB及ⅢC期的患者,即使进行了根治性手术,5年总生存率仍然难以突破50%。因此,围手术期治疗,包括新辅助治疗和术后辅助治疗,对于提高患者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
磁共振成像(MRI)是目前公认评估脊柱关节炎患者活动性炎症的首选成像方式。MRI不仅对活动性炎性病变具有诊断价值,而且对于药物治疗活动性炎症的疗效评估也有很高价值。